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正文

创造更好教育生态 挖掘学校发展活力

2021-09-13 14:56:4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前不久,“95后”教师谈燚荣获“世纪杯”青年教师展示活动课例、论文双一等奖。这距离她入职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仅4年,刚入职时,看到学校在总结会上为优秀老师颁奖,产生了强烈的“看齐意识”,由“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个人实现了迅速成长、屡获佳绩。

46岁的教师李晓宏深感年轻人的优秀,多次请辞年级组长,学校挖掘其亲和力强和辅导特殊学生的优势,激励她树立职业自信。她带领年级组不断努力,荣获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优秀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李老师自己也被评为区育人先进个人。

在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不同年龄的梯队中均有谈燚和李晓宏这样的“领头雁”。校长王梅介绍,学校针对青年教师、成熟教师和骨干教师确定分级培养体系,使教师队伍形成梯队。

早在十年前建校之初,该校领导班子就深入分析了自身发展优势和劣势:优势是教师队伍年轻,新学校有蓬勃向上朝气,周边科技文化气息浓厚。同时,也面临着困难:教师来源复杂,教学方式传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和新学校的办学水平之间存在矛盾等。

如何打造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结合办学现状,学校对办学理念进行了挖掘提炼,同时兼顾到教师队伍的特点:平均年龄34岁左右、充满活力,为此学校提出确定构建“活力”文化,从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两个层面进行架构,创造更好的教育生态,挖掘学校发展活力。

在“活力”文化引领下,学校打造教师独特的文化名片,评选“活力教师”,开展“教师活力讲堂”,成立班主任工作室、青年读书会,以工会为主阵地,成立各类教师社团,关心关爱教师生活,培养教师的健康力和亲和力。

在王梅看来,这就是文化“润于心,显于行”的最好体现。随着探索的深入,教师们更新教育观念,成果也逐渐显现:各学科百余人次在全国、市级、区级等各级教研活动中承担研究课或讲座;人人有课题,承担国家、市、区级课题项目33项,论文、案例获奖近400篇。

与教师“活力”文化的推进同步,学校构建“活力”课程体系,落实“五育并举”;打造活力高效课堂,凸显学科教学特色,收获了“灵活”“鲜活”“乐活”的“活力课堂”,打造出“实与活”交融共生的教学新形态。

“学校文化实践体系中的教师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学生文化及环境文化等,逻辑起点同一,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带来课程发展和教学方式变革,促进学校整体提升。”王梅说,“我们以活力教育为圆心,以十年为半径,于春华秋实中丈量每一步脚印,感悟学校从曾经日积跬步到当下的扎实获得。”

十年来,该校教学班从6个增加到42个,教师由20名发展至10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7人。学生从180名发展到1780名,市区级骨干教师由8名发展到20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中国校园阅读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如今,周边社区对学校充分认可,家长们打消了最初的观望心态,转变为充分的信赖,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记者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