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最有名的三句话你知道吗?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2023-05-29 08:50:49来源:民企网

李叔同诗词

1、《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早秋》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隔着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

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3、《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4、《悲秋》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5、《月夜》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

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呀!

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

呀!是何处,

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

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6、《月》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因为他有佛缘。这是许多学者给出的李叔同出家的缘由,不免过于笼统。

如果结合李叔同后来撰写的文章和诗词,从世俗的角度,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归纳一下,他选择出家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李叔同最终皈依佛门,跟他的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

天津李家是一个大家族,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曾娶了好几房姨太太,他的生母王氏是二姨太。李世珍和王氏都笃信佛教,并且,李叔同的大娘(李世珍的正房)郭氏也是虔诚的佛教徒。在咿呀学语时,李叔同就经常听到家里人念诵《大悲咒》、《心经》、《金刚经》等佛经,并且,李叔同的堂哥、堂姐、堂嫂等同辈人,也都信佛,他跟他们一起玩耍时,他们经常教他背诵佛经。

1884年,年仅4岁的李叔同看到72岁的父亲李世珍与世长辞,让他惊奇的是,父亲离去时的神态很安详,丝毫看不出有一丝痛苦或不舍,就像去了极乐世界那样淡然。这个场景对童年的李叔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在潜意识里认为:笃信佛教的人,都会得到这样的好报。

第二个原因,为了给自己驱除病魔。

出家之前那几年,李叔同已经被抑郁症折磨得痛不欲生,由于神经衰弱,导致他的脑子总是昏昏沉沉,整夜整夜难以入睡。睡不着时,他唯有强忍身体的不适,坐到书桌前,通宵达旦地写字、作诗、画画,方可减轻痛楚。

在1916年夏天,李叔同偶然看到一本杂志里边介绍道:断食可以达到修身养心的目的。在好奇心以及自我拯救愿望的双重驱使下,进入深山断食的念头此刻在他心头萌生。

这年冬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来到杭州虎跑定慧寺,坚持断食17天,并每天坚持写《断食日志》,记录自己的身体变化和心境变化。

17天过后,李叔同返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始吃素食,感觉气色比之前好了许多,这个经历给他两年后正式皈依佛门带来了极大信心。

第三个原因,自我忏悔。

早在13岁时,李叔同就写下了“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的诗句,可以看出,他似乎比同龄人更能看透物质世界的虚无。

实际上,出生于名门的李叔同,在青少年时期是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同时也是具有浪漫气质的文人,文人的风流倜傥他都经历过,人生的爱恨情仇在他身上也都上演过。

父亲李世珍在他4岁时去世,留下母亲守寡24年,母亲的不幸让他对世俗生活充满了不安感。他的原配夫人俞小姐,是母亲为他操办的包办婚姻,他并不喜欢她,以去日本留学为借口逃避这段婚姻,留学期间他又跟日本女子雪子两情相悦,最终走到一起。

面对俞小姐,李叔同自始至终带有强烈的道德负罪感,心理上承受着自责带来的痛苦,为了化解内心的道德煎熬,最终,他选择了“岂为阿女恋尘世,真爱合当断情痴”,以皈依佛门来达到自我忏悔的目的。

李叔同最有名的三句话

李叔同最有名的三句话:“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李叔同经典语录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5、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6、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7、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8、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9、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10、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传媒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