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纾解企业困难、保障基本民生
发布日期: 2021-09-01 16:27:51 来源: 中国商报

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创新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当前,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有序推进,不仅促进了宏观调控与微观落实有效结合,还进一步促进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为开展疫情防控、纾解企业困难、保障基本民生提供了重要支撑。

根据财政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7项转移支付整体纳入,直达资金规模超2.8万亿元,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今年上半年直达资金总支出的七成以上用于地方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在支持保市场主体方面,相关惠企资金累计支出超过2700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近58万家。

国务院常务会议此前部署进一步实施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惠企利民作用。与去年直达资金全部为增量资金不同,今年主要为存量资金,通过改革调整资金分配利益格局,把中央财政民生补助各项资金整体纳入直达范围,资金总量达2.8万亿元。目前中央财政已下达直达资金2.6万亿元,其中超过2.2万亿元已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

作为我国创新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自去年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以来,强调资金直达性,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建立财政直达机制,能够更好发挥其快速、精准的优势,确保资金及时拨付,重点用于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领域,改变过去财政资金拨付的一道道程序、一个个关口下拨的流程,有效减少或消除中间环节“肠梗阻”,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持续深度惠企利民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建立,极大缩短了资金流转链条,降低了浪费、截留、挪用风险,围绕直达资金指标下达、资金拨付、流程监控等形成工作合力,能确保资金管得严、用得准,防止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有助于实现监管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监控和科学评价。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直达机制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跑冒滴漏”,丰富了精准滴灌的政策工具箱,也实现了财政宏观调控方式和资金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十四五”开新局,各领域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收支压力更加凸显,有关方面还亟须完善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切实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今年中央财政增加纳入直达机制的资金规模,确保这些资金能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解民生之需、助企业纾困。一方面,要持续加强监管。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建立问题清单,采取电话督促、现场督促、下达建议函、约谈等多层次整改督促方式,努力实现监管问题有台账、监管处理有跟踪、监管成效有保障的全链条监控网络。另一方面,还应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流程,加强绩效结果应用,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

(吴学安)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提质增效 纾解企业困难 保障基本民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