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集中开展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打假专项行动,对“电商特供”等畅销品加强监督抽捡,引发网友好评。
在线上购物大行其道的当下,无论是传统的平台电商,还是新兴的直播带货,薄利多销是多数电商及主播优选的营销模式,不少企业因势利导,推出了主打低价的“电商特供”产品。当人们以为,“电商特供”的低价得益于商品流通环节的畅通和减少,一些企业却耍起了心眼,在产品生产上偷工减料、差别配置,以此降低售价;在产品说明上玩文字游戏,套路消费者,以求销量突围。
自认得了实惠的消费者,实则购买的是与线下商品同款异质的低配版商品。“电商特供”也成为劣质次品的代名词,饱受消费者诟病。“电商特供”的尴尬处境,源于部分品牌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偏差,只追求眼前利益,将企业责任抛诸脑后。
从经营策略来看,企业根据线上线下不同的需求推出多档次、差异化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经营规模,本无可厚非。然而,若在“电商特供”的宣传上避重就轻、在产品性能的介绍上含糊其辞、在商品成分的说明上语焉不详,则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损害了品牌企业自身形象。
元旦春节将至,新一轮的消费旺季即将到来,相关部门、地区加大力度监督抽检“电商特供”、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正当其时,不仅彰显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决心,将市场监管进一步推向实处细处深处,更向有关企业提了醒。企业应摆正服务姿态,将“电商特供”商品信息准确、明白地告知消费者,列出其与线下同款同类商品的差异明细,让消费者心中有数、自行决策;应着重凸显“电商特供”的特色,加强与线上用户双向互动,根据实际需求定制投放真正实惠高质量的“电商特供”商品。
事关群众无小事,“电商特供”绝非监管盲区,线上营销亦非无序之境,企业经营者宜常念“紧箍咒”,切实遵循法律法规,坚持义利并举,规范自身行为,对消费者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雷雨田)
推荐内容
- 注册制股票的含义是什么?注册制股票涨跌幅限制规则 a>
- 申请留学贷款需要什么材料?留学贷款额度最高是多少? a>
- 什么样的基金算是好基金?好基金的标准要求是什么? a>
- 理财保险是怎么赔偿损失的?理财保险不想交了可以退吗? a>
- “万历文物主题特展”明起开放,世界仅此一顶的“金翼善冠”亮相 a>
- 染发=整容?2023最火“发色模板”,显白洋气不挑人! a>
- 开放式基金指的是什么?开放式基金赎回有限制吗? a>
- ipo上市指的是什么意思?企业上市前财务要做什么? a>
- 公司发行债券指的是什么?公司发行债券需要什么条件? a>
- 投资沪市好还是深市好?股票沪市和深市有什么区别? a>
- 股东退股需不需要交税啊?股东退股评估资产的方法 a>
- 股东退股怎么清算账目?股东要退出资金如何返还? a>
- 通达海(301378):业绩短期承压,AI赋能智慧法院有望打开广阔空间-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报告_世界热讯 a>
- 600开头股票属于什么板块?上交所与深交所有什么区别? a>
- 深圳成指指的是什么意思?综指和成指的区别是什么? a>
- 几开头的股票属于上交所?上交所股票异动规则有哪些? a>
- 限价委托指的是什么意思?市价委托指的是什么意思? a>
- 短线选股看什么比较好?股票短线选股技巧有哪些? a>
- 介绍信怎么写?介绍信的写法范文? a>
- 字谜游戏有哪些?字谜游戏带答案大全? 全球观察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