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成渝地区实际 打造“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发布日期: 2021-12-24 18:11:45 来源: 人民网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打造高效率高水平的“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支撑成渝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多位专家表示,《规划》是继2021年6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印发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二个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内容上充分体现成渝地区的战略定位、区位特点和发展需求,坚持客货并重、突出枢纽衔接、强化支撑保障,推动网络高度融合、运营智能高效,轨道交通全面发挥客运和货运的骨干作用,对支撑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立足成渝实际 满足双城经济圈发展需求

成渝地区地处内陆,位于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交汇处,铁路货运需求旺盛。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刘铮指出,《规划》在支撑成渝快速联通其他重要城市群基础上,专项提出了进出川渝四向铁路货运通道,规划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等补短板项目,逐步恢复提高沪汉蓉铁路货运功能,以满足西部陆海新通道、沿江通道快速增长的货运需求。

“2019年,成渝地区人均GDP约6.6万元,综合实力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既有铁路网络能力紧张与能力富余现象并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唐怀海表示,《规划》立足成渝发展实际,突出不同层次轨道交通的功能服务兼容,强化既有资源高效利用,合理控制新建线路规模和节奏。

唐怀海还指出,成渝地区地处内陆,由于不临海、大部分地区不沿江,货物运输物流成本较高。相比长三角多层次轨道规划,《规划》更加强调客货并重,提出到2025年轨道交通承担货运量的占比由3.2%提高到10%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重点任务中提出货运通道要填补路网空白,适当补强能力紧张路段,打造大容量、高效率的沿江货运通道,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普速铁路通道运能,并对东、西、南、北四向货运通道提出任务要求。

强调点线协调 打造枢纽衔接“零换乘”

“枢纽是提高出行效率的关键、提升服务质量的核心,多层次轨道交通‘门到门’出行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枢纽的衔接换乘水平。”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潘昭宇指出,《规划》提出要加强各层次轨道交通网络设施一体融合、资源共享,强化线路枢纽能力匹配,分别针对客运、货运枢纽,完善枢纽分级体系、强化枢纽衔接要求,支撑形成点线协调、衔接高效的枢纽“零换乘”。

在刘铮看来,针对成都、重庆铁路枢纽能力堵点问题,《规划》提出了三级客运枢纽体系,推动各层次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强化轨道交通枢纽与机场、公交客站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枢纽规划建设衔接协调;同时依托铁路物流基地为现代铁路物流体系的重要支撑载体,提出了三级铁路物流基地布局,提升揽货、堆存、集结、编组及班列始发直达和集零成整的中转能力,满足多样化、个性化货物运输需求。

潘昭宇也表示,《规划》针对三类客运枢纽,分别提出枢纽的衔接换乘要求,如I型客运枢纽要求优化综合枢纽内部功能布局,鼓励同站台、立体换乘,促进功能布局紧凑、“零距离”换乘;II型客运枢纽要求优化枢纽内部交通流线,做好轨道接入条件预留,积极推进衔接通道换乘改造为立体换乘;III型客运枢纽要求推动各层次轨道交通多线多点便捷换乘,探索推进旅客接续换乘比重较高的不同轨道交通方式跨线运营。

强化运营一体 提升服务水平

据了解,《规划》坚持服务本质,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铁路货运服务,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构建高水平轨道交通体系,推进各层次轨道交通高效融合、管理协同、绿色发展,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和出行体验。

唐怀海指出,在联程联运方面,《规划》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线路信息互联、票务互认、安检互信、支付互容、管理互通。在功能融合方面,《规划》提出积极推广成都“全域轨道TOD”模式和重庆沙坪坝高铁站土地综合开发经验,统筹对成渝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和车辆基地综合开发进行分层、分类布局。

在推进运管模式改革方面,刘铮表示,《规划》提出,深化铁路行业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支持铁路企业开展自主运营、通过委托运营、购买运输服务等方式参与运营,建立公平、合理、透明的票务清分模式,支持具备条件地区开展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关键词: 铁路 规划 提出 轨道 交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