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韧性凸显,体育旅游或成风口
发布日期: 2022-02-28 14:47:24 来源: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2月26日,《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盘点(2021)》在京发布。《报告》全面梳理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整体情况,从发展环境、发展概况、发展特征、面临问题及行业思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报告》认为,2021年我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拥抱,沉浸式业态、周边游、夜间文旅等新兴业态在供需互促的背景下渐次兴起,文旅融合程度进一步深化。《报告》预测,2022年,康养旅居、体育旅游、电子竞技等领域有望迎来利好机遇,在国民经济中将发出更为强劲的发展潜力。

文旅产业韧性凸显

自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至今,文化和旅游已从理念融合、机构融合转向市场深度融合、积极融合的新阶段。根据《报告》,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恢复情况良好,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旅游业虽仍受疫情持续性影响,但整体稳步复苏。

对此,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2021年是我国文旅行业历经谷底“冰封期”后,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实现韧性成长的一年,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基本原则指引下,旅游业与文化、康养、体育、教育等各领域的融合深度明显加快。

2021年12月,《“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指出我国将全面进入大游时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支柱性地位进一步增强。现如今,旅游已成为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刚性需求,特别是轻旅行、周边游逐渐成为居民旅游消费的首选。

文化和旅游部调查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与2020年相比均有增长,分别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54%和51%。范周指出,在规模化出入境旅游业务仍处于停滞状态的前提下,国内旅游市场整体呈现复苏态势,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假日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根据《报告》,2021年我国七个主要节假日旅游收入达到9244.38亿元,占全年旅游收入的31.6%;旅游人次总计13.35亿人次,占据全年旅游人次的41.2%,均较2020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

去年以来,全国多地出现疫情反复情况,旅游业遭遇“走走停停”的发展困境。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预约式旅游、云演艺、智慧导览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以预约旅游为例,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国内旅游预约数据报告》显示,预约模式在景区中的应用正在快速推进。2021年,旅游预约人次比2019年增长了47。在门票降价、免费游等优惠政策的刺激下,2021年旅游预约门票交易总额比2019年增长17%,预约增速显著超过了2020年。

然而,从最初的“应急之举”,到如今的“常规操作”,数字化文旅的体验实效还需进一步提升。《报告》指出,当前,文旅产业的技术应用效能尚且不足,部分新业态的数字化表现形式相对浅表化,对于技术形态的关注有时会大于文化内容本身。其次,文旅消费需求潜力尚未被充分激活,高质量供给不够充分,“过剩”与“短缺”并存局面依然存在。

对此,范周建议,深化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要基于大数据支撑,逐步打破文旅边界,全面渗透服务、消费、体验等各个环节,推动全链条产业智能化发展;二是要提升文旅产业的精细化运营水平,健全应对危机的管理机制,做好韧性服务与治理。

业界共话产业未来

《报告》预测,2022年,康养旅居、体育旅游、电子竞技等领域有望迎来利好机遇,在国民经济中将迸发出更为强劲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体育旅游将持续升温,并向大众化发展,康养旅居也将成为银发一族新选择。

在《报告》发布会现场,来自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用三个“最”来回顾2021年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词——最深刻的变革、最漫长的复苏、最坚强的决心。戴斌表示,最近14个部委出台了服务业领域特殊困难行业纾困扶持政策,这也预示着2022年的旅游业复苏向上的势头会更加稳固。“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休戚与共。”范周表示,身处一个长期与“疫”共存的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不确定性,以“数”寻“机”是助推文化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悉,《报告》由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起草,是自2018年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机构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以来,首次在学术领域对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盘点分析。为丰富《报告》内容,在此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文旅专业建设协作联盟会议上,来自全国28所高校文旅相关院系和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研讨,以期为中国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贡献智库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康琼艳)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