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防疫情稳生产“两手硬”
发布日期: 2022-04-27 10:54:56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当前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形势下,如何确保疫情不“失控”,发展不“失速”,是各地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答题”。

地处青藏高原的古城西宁,本轮疫情中累计新增感染者超过120例。在主城区全面实施静态管理中,西宁市全力疏通供应链、物流链中的堵点,保障物资供应、城市运转、生产建设,力争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保供应:防疫生活物资源源不断

由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在西宁累计新增感染者超过120例。由于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而且隐匿性强,让这座高原之城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从4月14日晚开始,西宁市主城区实施静态管理,公交停运、餐馆歇业,市民群众除核酸检测、就医买药等特殊需求外,非必要不出门,不聚集,不进入公共场所。

疫情让城市“慢下来”,然而物资供应保障“不能停”。主城区实施静态管控后,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灯火昼夜通明,数十名工人加班加点,生产84消毒液所需的原材料次氯酸钠。

青海宜化化工是当地重点化工企业。过去次氯酸钠只是生产中间原料,不专门生产。本轮疫情发生后,企业临时调整生产工艺,确保次氯酸钠生产能力。公司党委副书记田德雨介绍,通过为家住主城区的员工提供住宿,减少人员流动,企业第一时间就生产近30吨次氯酸钠原液,按1比3调配成消毒液捐赠给城区各单位,助力疫情防控。

静态管理过程中,高频次的核酸检测、不停业的商超药店,对防疫和生活物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位于西宁市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的青海晶珠藏药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青藏高原上为数不多可以生产N95口罩的企业。正常情况下,这家企业每天可生产25万只N95口罩。

公司副总经理李一年介绍,疫情防控中,主城区静态管理虽对员工上下班、原料和产品运送带来诸多不便,但企业每天做好厂区消杀,调用储备物资,紧急储运近200万只N95口罩,保障防疫一线口罩供应。

西宁市市长孔令栋说,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大力度保障市场稳定供应,守稳百姓“米袋子”“菜篮子”,为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作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承担着青海省80%以及西藏拉萨部分农副产品和生鲜果蔬供应任务。静态管理期间,集散中心需要保障主城区210家重点商超、农贸市场和社区便利店等保供网点的物资供应。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负责集散中心运营的西宁农商投资建设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珮介绍,西宁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集散中心动员商户加大进货量,增强调运力度,每天平均供应蔬菜超过2000吨,保障市民“菜篮子”。

保运转:逆行坚守负重前行

城东区是西宁本轮疫情中的“风暴眼”。自4月3日发现5名感染者后,城东区目前累计新增感染者已超过110人。城东区也成为全市最早实施交通管制、静态管理的区域。

4月14日,54岁的刘普清离开位于城北区的家,赶到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城东供电中心。他和40多名同事一起成为疫情防控中的“逆行者”、电力保供的“坚守者”。

梳理用电安全检查问题清单、电话了解客户困难与问题、归纳整理工器具相关维护保养知识……这段时间,在岗值守的刘普清把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疫情防控紧急状态下,总有人要离家坚守在工作岗位,保障万家灯火”。

疫情发生以来,国网西宁供电公司着力加强定点医院、疫情防控站点、集中隔离点、核酸检测机构等重点区域的供电保障工作,做好设备巡视、隐患排查治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截至目前,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出动保供电人员1456人次,车辆433台次,完成61条输电线路、26座变电站以及432条配网线路防疫保电特巡工作。

城区平均海拔超过2200米的西宁,冬季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每年正常供暖时间持续至4月15日。疫情防控中,居民需要尽量不出门,减少人员流动。高原春来晚,气温不时骤降至零度以下,群众很难在家待得住。

静态管理实施后,西宁市各大供热企业和自主供暖物业纷纷主动延长供暖时间。黄河西宁热电公司承担着西宁市海湖新区、西钢片区、西川新城等1000余万平方米的供暖范围,涉及西宁市37个小区、近6万多户居民和海湖新区大范围商业及办公用户的供暖任务。

“远程数据监测可以看到,目前二次供水温度40℃,回水温度是34℃,供热系统运行正常,居民家中温度可以达到24℃。”在黄河西宁热电公司的运行监控大厅,供热专工刘荣范紧盯着供热系统运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就在第一时间响应,迅速排除故障保障供热。

厂区封闭管理,加速燃煤调运保证机组“口粮”,加强供热管网调控,强化日常巡检力度,及时调整供暖参数,黄河西宁热电公司全力以赴做好民生供热保障工作,将居民供暖延长至4月20日。家住西宁海湖新区的庐怡然近期都在居家办公。屋外春寒料峭,他在家里感受融融暖意,他感慨:“应急状态下城市正常运转,背后是各行各业在负重前行。”

保生产:疏通堵点纾解痛点

仅占青藏高原面积0.39%的西宁市,承载着整个高原25%的人口和30%左右的经济总量,这里也成为青海省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去年以来,西宁市围绕“拼搏赶超”,招商资金、工业投资等指标均创造当地近10年来历史最高纪录。今年3月,西宁市第一季度52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2500亿元,涉及光伏制造、锂电储能、新型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陈瑞峰说,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基础上,必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具有西宁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的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一期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声依旧,工人穿梭作业。“目前,我们工地实行封闭管理,工人进场必须测温扫码,报告行动轨迹,日常生活物资也储备了3个月的用量。”公司副总经理赵云介绍,受疫情影响,部分设备和材料无法运抵西宁,项目正调整工序,实现各个工序不间断,整个项目不停工,“确保一期项目在6月底前按期投产”。

在本轮疫情中,原料和产品运输受阻是稳定生产经营的最大堵点。记者在西宁南川工业园、甘河工业园等园区采访了解到,各个园区通过协调公路、铁路部门,为企业物资运输提供绿色通道,或者运输渠道从公路改铁路,保障物流通畅,生产顺畅,使园区规上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正常运行生产率超过93%。

疫情影响下,资金流紧张成为不少企业面临的冲击。经营着一家初创型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的解彦,去年11月申请到120万元信用创业贷款,4月21日是首次分期还款时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多笔工程款无法到账,企业难以按时还款。解彦说,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我们初创型小微企业,这无疑是‘灭顶之灾’。”

接到企业反映的困难后,发放贷款的华夏银行西宁分行根据解彦实际情况,调整授信方案:取消今年应归还部分本金的原有分期还款计划,只履行按季付息的新授信方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看到企业季度应还利息扣款成功,企业贷款形态显示正常后,解彦才长舒了一口气。

本轮疫情中,西宁市多家金融机构出台“一揽子”支持市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举措,对民营小微企业,主动调降贷款利率;按照“应免尽免、应降尽降”原则减免或下调收费项目和标准,缓解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成本压力,帮助市场主体平稳渡过战“疫”难关。

随着病毒传播链被切断,西宁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自4月23日零时起,西宁市主城区逐步解除静态管理,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疫情中停工的建设项目也恢复忙碌。

4月23日早8点,中建三局三公司项目经理陈应玖就带着施工团队,来到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工地,重启设备,恢复施工,“民生项目早完工就能早见效,疫情难免对建设进程造成影响,但大家充满干劲和信心,一定能按期完工”。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