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林瀚:申遗激活泉州文脉
发布日期: 2022-05-22 10:13:15 来源: 经济日报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泉州海交馆”)又热闹起来,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博物馆的力量 一起向未来”系列活动在这里启动,各家文博单位百花齐放,将在活动期间共同为参观者奉上精彩的文博盛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见到泉州海交馆副馆长林瀚时,他刚忙完最后的布展确认工作。2012年从福建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毕业后,林瀚进入泉州海交馆工作,迄今已有10年。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林瀚这样的年轻文博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10年间,林瀚也从一名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福建省文旅系统文化类青年拔尖人才”。

“尽管之前只在书籍和文献中了解过泉州,但我的家乡广东汕头与泉州所在的闽南地区习俗相近、文化相亲,彼此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到了泉州之后,我觉得非常亲切。”林瀚说。他在读研阶段主要从事客家山区相关研究,入职泉州海交馆后,他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完成了原海交馆通史馆的资料整理和录入工作,对泉州海外交通史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宋元泉州发达的海洋贸易为林瀚提供了众多研究方向,他个人也渐渐完成了“由山入海”的学术转向。

2021年7月25日,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泉州再次焕发出穿越千年的历史荣光。而申遗成功的背后,正是包括林瀚在内的无数文博工作者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努力。

2016年起,作为申遗工作的专业技术核心骨干,林瀚参与了申遗展示、文本补充材料整理、考古调查与报告撰写、专家接待、媒体申遗宣传稿件审核及世遗宣传片讨论审定等一系列工作,还完成了泉州世遗总展示馆等展厅的大纲撰写、文物征集及布展工作。“每搜集整理一个遗产点的资料,就是一次学习了解泉州的过程。”参与申遗的几年时间,既使林瀚的工作与学术研究得以紧密结合,也为泉州申遗成功贡献了力量。

为了搜集能对遗产主题价值形成支撑的史料,林瀚一头扎进浩瀚如海的典籍中;为了寻找泉州地区冶铁遗址,林瀚和同事顶着烈日酷暑,上山进村,询问当地老者,从老人回忆中寻找蛛丝马迹……“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泉州申遗项目时,我以项目专业人员身份参加了大会,在审议落槌的那一刻,我心潮澎湃。那几年寒来暑往,参与搜集整理资料、进行田野调查、讨论修改方案、展厅展品确定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都涌现到眼前,我深感一切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林瀚说。

泉州申遗成功后,为了让市民了解各个遗产点的价值,泉州市委宣传部(讲师团)举办了“‘泉’民开讲”之“云说世遗泉州”专场宣讲。作为4位主讲嘉宾之一,林瀚巧妙地用一张地图,让观众化身外来船商,从外海沿着水道溯流而上,生动地展示了泉州22处遗产点之间在功能、空间、社会、文化上的紧密关联。跟着他对22个遗产点的梳理,仿佛能看见它们背后尘封的那段辉煌岁月。这场宣讲展示了包括林瀚在内泉州全体文博人的风采,也让他们为泉州文物保护所做的努力被更多人知晓,宣讲节目在泉州广播电视台播出后,市民反响热烈。

担任泉州海交馆副馆长之后,林瀚需要承担很多馆务和行政工作,但在学术研究上也没落下。工作之余,他几乎都扑在了古代海洋史、船舶史的研究上。林瀚说,泉州海交馆以反映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为主题,这座博物馆展示了我国航海与造船技术方面的许多伟大发明。“目前,我们在造船史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但这又是我们博物馆主体陈列的重要部分,而且博物馆的展览每5年到10年需要进行展厅提升,吸收最新的学术成果,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必须跟上。”林瀚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也催生了近年来的“博物馆热”。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博物馆的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次,“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林瀚认为,要让“博物馆热”持续不断,除了要丰富文物储备,对馆藏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开发,还要格外重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为此,林瀚和另外3位年轻同事一起,创建了“博物馆文学菌”公众号,开始在上面撰写生动有趣的科普文章。做科普作者并非易事,尤其是在趣味性的挖掘方面,有时需要绞尽脑汁,但他们“痛并快乐着”。正如“博物馆文学菌”公众号简介所说:“我们想为你建一座博物馆。这里是我们用文字和声音实现博物馆科普与亲民理想的地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春沐阳)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