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发布日期: 2022-05-25 08:44:09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5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2022年省委1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内容。

此次发布会透露,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有三个特点:一是贯彻落实了中央要求。二是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稳”字当头,稳粮稳猪稳收入;“提”字发力,提质提速提效益;“保”字交卷,保障群众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三是突出年度目标任务。该文件把省委确定的“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十稳十提”进一步清单化、具体化。

记者获悉,该文件起草过程中,注重把握和正确处理好稳粮保供和特色转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优农业和有机旱作农业、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五个关系”。该文件内容共九大部分40条,简单概括为“一条红线、两条底线、三个加强、四项重点”,确保实现农民收入增长8%以上,一产增加值增长9%左右,一产固投增长10%以上目标。

一条红线:

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

坚决守住5757万亩耕地红线

地是粮食生产之根之本。地之不存,粮将焉附。

“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一系列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的规定,来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处长刘闯说。

文件明确: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逐级签订责任书,实行上图入库、落实到地块,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把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向各市分解下达,落实到地块图斑,纳入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库“一张图”管理,扎实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推动全社会形成耕地保护合力。从今年开始对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实地抽查,每年抽查2-3个市,5年全覆盖。下大力提高耕地质量,今年再建设高标准农田280万亩。

“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和刚性约束作用,统筹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刘闯介绍,严把用地审查关,严格执行各类土地使用标准,引导建设项目千方百计避开永久基本农田,不占或尽量少占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努力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从源头上减少不合理的耕地占用。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影像等信息技术手段比对和现场查勘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并在全省耕地集中连片区、永久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推广视频实时监控系统。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两条底线: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

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粮食安全方面。我省作为全国11个粮食产销平衡省份之一,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将坚定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一种作物一种作物、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狠抓落实。该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全力抓好稳粮保供、稳定粮食面积产量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

今年我省粮食面积4707.2万亩、产量285亿斤,其中大豆16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82万亩),这是硬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进仁说:“上周,11位省领导带队赴各市调研指导春耕和‘三夏’生产,推动责任工作政策落实。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各市市长向蓝省长递交粮食安全责任书,保面积保春播防撂荒作为市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粮食安全考核的硬指标,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市县到乡村到地块。”

记者了解到,我省落实“一揽子”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资金88亿余元,一卡通直接到户。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在36个县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和有机旱作基地300余万亩。全力争取金融支持,向706户“新主体”发放贷款2.15亿元。推动开展大豆种植保险,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险。

聚焦生产环节,做好农资供应,深化“三队”包联服务,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我省开展“科技壮苗”专项行动,3900余名专家包市包县包主体,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线上线下培训麦农6万余人次。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成立专班,确定主体,普及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3万余人次。强化粮油技术示范推广,发布粮食主推技术14项、品种72个、标准15项,制定8种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开展粮油作物高产竞赛,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提早增次,提高粮油作物单产。同时,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蔬菜和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的生产供应。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方面。今年,我省继续抓好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抓机制完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做到监测“快”,帮扶“准”,退出“严”。

抓产业就业。今年省级安排到脱贫县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5%以上要用于产业发展。紧扣脱贫人口增收,着眼“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总规模达到95万人以上,促进脱贫人口、脱贫地区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抓重点帮扶县。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的项目,加大对4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

抓问题整改。制定问题排查整改方案,推动国考、省考发现和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三个加强:

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科技创新和加强要素支撑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今年中央将开展省级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考核。我省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发挥好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确保乡村振兴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加强科技创新。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推动我省由种质资源大省向特色种业强省转变;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展,加快补齐产业链技术断点;落实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订的有机旱作农业框架协议,在省部协作攻关上取得新突破;开展“机、田、证”一体化试点县建设;今年再培训高素质农民5万人。

加强要素支撑。今年我省省级财政对于乡村振兴投入持续增加,安排保障粮食安全相关资金超过100亿元,全省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占比不低于36%;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社会资本更多投入农业农村;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意见,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抓好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系列培训,抓好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记者 欧志强)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耕地红线 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