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评全国“优秀”等级
发布日期: 2022-06-06 09:14:02 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

一场雨水浸润后,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地带苍翠满目,呈现出勃勃生机。曾一度因采砂石料裸露的山体重披绿装,松柏、梭梭、芨芨草竞相生长……

2022年4月24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陇原大地。《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报告》通报,甘肃省评估平均得分名列第二,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黄河流域8省区8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中获得全国第十、全省第三的优异成绩,被评为“优秀”等级,受到表扬。

5月17日,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永登县的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淌沟保护站辖区——腾达西北铁合金有限公司关停矿山生态治理区域。站在山脚下放眼望去,新栽种的各种树木长势喜人,原来大部分裸露的山体被绿色覆盖。步入山沟,空气清新,凉爽怡人。

保护站站长黄超指着大片被树木、草丛遮盖的山坡说,这里原来是个废渣台,荒山裸露、无植被。根据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我们采取平整覆土、撒播草籽、栽植苗木和加强管护等措施,经过三年的保护修复,累计栽植云杉、刺槐、柳树等各类苗木13.5万余株,植被恢复面积达1209亩,植被修复保护初见成效。

和淌沟管护区相比,竹林沟管护区别有一番洞天,笔直的松柏、匍匐的藤蔓将整个山体裹得严严实实,原始森林带一望无边,沟壑中溪流汩汩、百鸟作鸣,金雕、斑尾榛鸡、梅花鹿、豺等珍禽异兽频现。2022年3月,17只美丽的大天鹅、2只黑鹳相继来到连城自然保护区作客,给深邃幽静的大自然增添了几分灵气。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蓝天精灵都在连城自然保护区驻足停歇,构成了保护区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林沟保护站站长何小荣说,自己参加工作27年来一直在管护一线,每天护林要走十几公里路,中午回不来,就在山上吃干馍喝水,每个护林员都一样,遇到森林防火关键时期,一个月都回不了家。虽然辛苦,但全国“优秀”等级这样的荣誉,让自己觉得很自豪。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祁连山脉与陇西沉降盆地之间最为明显的交接过渡地带。属祁连山东南部冷龙岭余脉山地,位于黄河流域湟水主要支流大通河中下游,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西北干旱和半干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地区之一,也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早在1950年,这里就成立了祁连林务处连城工作站,1953年改为连城森林经营所。2001年4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立甘肃连城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批准建立甘肃连城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批准,晋升为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期以来,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森林保护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严在平常”。全局织密“思想认识网、宣传网、备战网、管控网、责任网、问责网”等“六网”管控,利用高科技“天眼”手段强化巡查,通过广泛宣传,开展科室、站结对,关键时段人员下沉,严格管控,严防漏洞等举措的落实,多年来保护区没有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和责任事故。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城管理局紧盯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治理、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建设和谐家园这一工作目标,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严格落实林长制工作机制,重点抓好森林资源管护、生态公益林建设,依法依规加大管护力度和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在保护区内乱捕乱猎、乱采乱挖等破坏环境资源的违法行为。通过对保护区范围内的违规建设、非法开采、放牧、毁坏林地、非法占用林地、违法破坏大通河流域河流水面、内陆滩涂、沟渠湿地资源等问题,开展“常态化”排查工作并及时督促整改,使保护与建设逐步走向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同时,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除对西北铁合金有限公司关停矿山修复外,通过平整覆土、播撒草籽和栽植苗木等方式,保护区内7家水电站恢复植被68亩,24处废弃矿点和大通河两岸完成生态修复治理403亩,治理引大入秦渣台74亩,宜林荒山荒坡地带实施人工造林18744亩,义务植树造林91亩,切实加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构筑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通过多年努力,保护区实现了林业双增长目标。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保护区水土流失减少,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三大效益明显提高,逐步实现了新时期生态战略目标。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华发春介绍说,管理局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按照“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综合科考、保护研究、生态修复等方面争先创优,保护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目前,保护区面积47930公顷,生态系统完整,物种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62.04%增加到现在的76.28%,活立木蓄积量由251万㎥增加到308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原来记录的28种增加至45种。其中I级11种,Ⅱ级34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由原来的2种增加至19种,天鹅、黑鹳、豺等珍禽异兽频现,擘画了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蓝图。

(记者 牛占虎)

关键词: 甘肃连城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治理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