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三十年,从退圈到封神!
发布日期: 2023-03-07 06:08:27 来源: 原神小当家

三十年,从退圈到封神!

“法律面前,穷人含撚。”

最近香港电影《毒舌律师》火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被电影里这句台词刷屏。

要知道,香港总人口不过七百多万,但本片在香港本土却收获了一亿多的票房,并超越《蚁人》成为当日票房榜第一名。


(资料图)

也成为目前为止,香港电影史上最卖座的港产片。

目前,香港电影票房史前三,两名都是「黄子华」主演。

从「票房毒药」到「票房神话」,从「退圈」到「封神」,62岁的黄子华,用了整整三十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子华神”。他的人生,值得我们好好回味。

01

对内地的朋友来讲,黄子华这个名字可能不熟悉,但你一定用过他的表情包。

没错,他就是传说中 「打工人的嘴替」 ,陪伴无数社畜度过在那些加班到深夜和调休的夜晚。

当领导问你“最近累不累“时⬇️

当老板问你最近对公司有没有什么意见时⬇️

当月末发工资交完房租时⬇️

这部剧叫《男亲女爱》,黄子华饰演的“打工人”余乐天吊儿郎当,但却跨越时空和当时以及未来的广大社畜产生深深共鸣。

时至今日那些金句依然激励着我们:

“我一提到上班就头疼“。

“我一个礼拜有两天比较上进”

“今天发薪水,这个月又没有了人生意义”

“一千几百,犹如垃圾,富贵于我如浮云,但浮云于我如命根啊”

热爱摸鱼的打工人,下班时晚一分钟都是吃亏⬇️

每一句话都是社畜的心声就对了!

这部戏曾在2000年创下TVB史上最高收视50点纪录,也算是黄子华真正意义上第一部代表作。

但谁能想到,在这之前,他几乎无戏可拍,甚至还一度退出娱乐圈。

1984年,毕业后的黄子华来到tvb报名训练班,却发现表演训练班关停了。怀抱演员梦的他曲线救国,报考了编剧班,却一直没等来演戏的机会。

热爱表演的他选择去香港话剧团表演舞台剧,并自编自导自演了人生第一部独角戏——《戏子》。

戏里有句台词:

在这个舞台上,没有人可以做自己。

然而话剧圈并不好混,没有资历和背景、同时其貌不扬的黄子华,只能一直跑龙套。他做过代课老师、数据搜集、电台DJ等工作,也在几个电台间辗转做着主持人。

1987年,黄子华参加了无线电视举办的“全能司仪选拔大赛”,才算走入了观众视线。

那是一个巨星云集的时代,香港娱乐圈遍地是宝珠,没人会在意一颗其貌不扬的石头。 据悉他曾经有过出演主角的机会,但当时他的竞争对手是风华正茂的温兆伦,于是只能铩羽而归。

1990年,三十岁的他决定退出娱乐圈。临走之前,他准备把自己这一路的辛酸血泪以stand-up comedy的形式做最后一场告别演出。

这是香港第一场栋笃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脱口秀——多年后,远在中国大陆的李诞、程路、杨波等人正是因为看了黄子华的栋笃笑,才不约而同走上了脱口秀演员的道路。

当然这是后话。

这场栋笃笑,黄子华把它命名为《娱乐圈血泪史》。当时他租了一个只能容纳三百人的会场,在台上尽情地把自己这么多年在演艺圈摸爬滚打的所见所闻,包括那些内幕、丑闻,以一种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倾泻而出。

万万没想到,正是这场告别演出,让他一炮而红,从此开启了「黄子华」栋笃笑的时代。

02

从1990年到2018年,28年的时间,黄子华做了24场个人栋笃笑,从300人小剧场做到上万人的红馆。

黄子华从小父母离异,继父生性暴虐嗜酒成性,经常喝完酒回家就开始打母亲,有的时候甚至拿着菜刀就朝着母亲砍,幼小的他每一天都是在这种胆战心惊中度过的。

再加上他大学学的是哲学专业,原生家庭的伤痛和后天的哲学思考,让他的「段子」不但好笑,充满了讽刺和冒犯,同时还针砭时弊、对众生相有着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思考。

自嘲自己人生失败⬇️

“为什么你的人生这么失败,因为睡眠并不致富啊“。

为打工人发言⬇️

“我好喜欢上班啊——如果不是鬼上身,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呢。”

“为什么你要发工资给我,不是因为我为公司做了什么。

而是我为了这份工作,没有为自己做过什么。“

讽刺香港社会和资本家⬇️

“香港人生孩子可以没老婆,但不可以没菲佣。”

“人类有人类自己的食物链,人类的食物链很简单,只有三种,最下层的是无产,中层是中产,顶层就是冚家产(粤语粗口,意为诅咒对方全家死净光,是十分恶毒的骂人话。”)

“(资本家)你之所以这么喜欢建设社会,会不会是因为,你根本可以计算出,这个社会有几分之几是属于你的?”

甚至如今的两性议题,人家几十年前就讲过了。

先是调侃新一代男性的「三不主义」⬇️

“新一代的男士讲究的是“三不主义”:我们对女性基本是三不——第一我们不主动,第二我们不抗拒,而第三,最重要的, 我们是不负责的。“

又声称,这种「三不主义」只是男人的理想状态,事实上他们根本做不到。

“不是不主动,是整天都蠢蠢欲动。不是不抗拒,是不能抗拒。我们唯一比较能做到的就是不负责“。

甚至对于童年阴影,也通过幽默段子来消解⬇️

相比于现在的艺人高高在上如坐云端,黄子华从始至终都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小人物。金融风暴、社会弊病、资本剥削、娱乐圈怪状、打工人心酸…像是一个朋友,无话不谈,百无禁忌,道尽人生百态。

他的视角里装着芸芸众生,跟所有挣扎在生活底层的人一样——

只是比他们更多了一分对世情人间的洞察, 既痛苦于这个世界的千疮百孔,又相信世界,好像还有得救。

黄子华的栋笃笑有多受欢迎呢?

二十多场栋笃笑,一票难求。张智霖袁咏仪、陈可辛吴君如、蔡少芬张晋、佘诗曼郑秀文…等,都是他的粉丝。

如今我们熟知的几位脱口秀演员,如前文提到的李诞杨波等,也都视他为“启蒙老师”。

2018年7月,黄子华在红馆举行自己第26场,也是最后一场栋笃笑——“金盆啷口”。

在这场栋笃笑中,他提起“艳照门”事件,认为“封杀陈冠希是香港最离谱,甚至标志着香港大倒退的事件“。加害者没人关心,而故事里的受害者们却成了罪人。

某种意义上,黄子华走在我们前列,他的价值观和洞察力穿越时空,通过语言的包袱和魅力,或荒诞、或无厘头、或冒犯,却指引每一个当下的你我。

也许正如此,人们封他为“子华神”;

他却依然谦虚,自嘲自己是“衰神”。

03

“衰神”的称号虽是自称,但也道尽了他在演员路上的辛酸。

栋笃笑火了,但演员这条路还是没那么容易。

但好在有了一丝希望,开始有电视剧找他演戏了。

一开始还是一些配角。

《状王宋世杰2》,被他一手从栋笃笑中培养出来的张达明演了男主,他等到第二部才演了一肚子坏水的男二赖三。

但后续时来运转,主演了一系列口碑收视都不错的电视剧。

《男亲女爱》《栋笃神探》《非常公民》等都大获好评,以至于在当年高登(香港知名网络社区)评选男神的时候,黄子华连续三届都位列前三。

但风头正盛的时候,黄子华选择去拍电影。

2002年自编自导自演的《一蚊鸡保镖》,只有17万票房。后来拍摄的几部电影,如《栋笃特工》、《乜代宗师》也都差强人意。——从此二十年的时间里,他没有摆脱「票房毒药」的称号。

这部电影有多惨呢,黄子华曾多次在自己的栋笃笑和电影中对此自嘲。

虽然这不妨碍他在电视剧和栋笃笑领域依然风生水起——

2013年,黄子华甚至凭借《My盛Lady》夺得tvb视帝。

但,显然电影票房依然是他的痛。

于是在2018年决定结束栋笃笑事业后,他一股脑扎进了电影里。

这才有了这两年的《还是觉得你最好》和《毒舌律师》,口碑票房齐飞,终于一雪前耻。

从票房毒药逆袭成票房神话,他用了三十年,今年他已经62岁。

他的故事并非简单的励志文学,值得回味的也并非是故事的起起落落,反而是他人生的底色。

也许很多人还记得,黄子华曾经演过《非常公民》里的溥仪。

当年这部剧在内地非常红,和他搭档的是蒋雯丽和秦海璐——这个阴郁的溥仪,才是很多人小时候对末代皇帝的最初印象。

为了演溥仪,黄子华曾减重了20斤,减的瘦骨嶙峋,还因为入戏太深患上了“抑郁症”。

后来他谈起这部戏,说这部戏有个很大的命题:就是人这辈子,究竟是否有自由。溥仪身不由己,但或许,我们不同人都是不同程度的溥仪。

这和当年他在话剧《戏子》里那句对白——“没人可以做自己”不谋而合。

喜剧的底色是悲剧,无论是周星驰还是黄子华,看似嬉笑怒骂、自嘲讥讽,实则都包裹着厚重的酸楚悲哀和残酷真相。

他们把自己伤口撕开,撕的越狠,观众越笑。

脱口秀有句slogan,笑是生活的解药。呼兰的解答最得我心:笑才不是生活的解药,是麻药。

生活无药可解,但笑一笑,又好像没什么大不了。

但好在——他虽然发现了生活的荒谬和无力,但他又相信世界,好像还有得救。

所以才会做栋笃笑,坚持拍电影,才有了《毒舌律师》里伸张正义、不畏权势的林凉水。

黄子华曾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觉得这个世界是荒谬的,我就不会再做(栋笃笑)了。”

如今,距离他封麦,已经过去好多年了。

人们爱他,并不是因为他成了票房神话,而是他在复杂的环境里依然清醒,在曲折的人生中从未停止脚步。他一边把血淋淋的痛苦咽下,一边告诉我们:

世界还有得救。

关键词: 三不主义 非常公民 男亲女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