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资料图】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平台推出了一款新技能——“AI歌手”。这些“歌手”模仿成名歌手,用几乎一模一样的音色和腔调来演唱歌曲。AI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应用既让人惊艳,也引发许多争议。
“AI歌手”是一种创新尝试
单从歌唱领域本身来看,“AI歌手”翻唱的行为有其渊源,是音乐合成技术的一次新尝试。新世纪以来,借助音乐合成技术创作和翻唱歌曲在国内外十分流行,有虚拟歌手翻唱经典作品,也有歌手翻唱软件合成的“二创”。【详细】
有人质疑,“歌手是否会饭碗不保”?事实上,在音乐创作中,独属于人的创造性表达仍然是最重要的东西。“AI歌手”只能做到模仿音色,而每一位创作者都有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情感。在融合生活经验、加入个人理解后,即使翻唱其他歌手的作品也不会是对“声音+曲调”简单粗暴地拼贴。【详细】
解决好有关法律问题
AI翻唱狂潮之下,版权问题是最大隐忧。一是声音权。“AI歌手”翻唱可能涉嫌侵犯歌手的声音版权。民法典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说,如若未经歌手许可,AI模仿歌手声音产生的音乐有可能侵犯歌手的声音权。【详细】
二是著作报酬分配权。著作权法规定,“视听作品中的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的著作权由制作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作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前款规定以外的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制作者享有,但作者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至于深度合成领域,传播者和服务平台还需要认真研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三部门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详细】
科技应当被“善用”
人声是每个自然人天生拥有的独特标识,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人格特质的一部分。我们建构的究竟是声音,还是独立的“人物”?这是AI歌手相比于AI绘画、AI写作等领域更为突出的问题。对于“AI歌手”来说,一旦积累了足够的粉丝,从模仿转向“创作”,就需要为自己寻得一个合适的定位。【详细】
绘画、写作,再到如今的音乐,AI的影响力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但越是科技浪潮滚滚而来,人类越是需要保持清醒,要知道,“人”才是作品的核心。如何妥善地使用工具、如何呵护好人的灵感和本心、如何为艺术构建良好的创作生态,需要业内各方多多思考。【详细】
(以上来源综合人民网、光明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
V视角:
@骤雨寒江:著作权应当受到保护。
@立飒飒:以后听歌要分两步,先选歌,再选歌手。
@一直行走:放任“AI歌手”无序生长,不利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乱弹:最终生成的AI作品究竟权归何方?
@会飞的小白云:普通人的声音是否也会被利用,所引发的责任风险又该由谁承担?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有些时候,并不是“让子弹先飞一会儿”就行。AI翻唱涉及多方利益,由此引发的争议需要明确的回答。当然,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趋势已不可阻挡,要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只有明晰真实和虚假的边界,才能为创作主体提供更为有力的权益保障;只有明确技术的“底线”与“红线”,才能为行业长远发展留足广阔空间。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AI翻唱的争议,该如何作答?-焦点消息 a>
- 工信部:将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伦理审查监督体系 a>
- 索尼(SONY.US)预警需求疲弱 宣布拟回购至多2.03%股票 环球热资讯 a>
- 美股异动 | 曼联(MANU.US)盘前涨超8% 卡塔尔财团提高收购报价 新视野 a>
- 动态:远大医药(00512)全球创新血管内双模成像设备Novasight在国内获批,国内市场空间巨大 a>
- GGII:Q1新能源换电汽车共计销售约4万辆 同比增长18% a>
- 美股异动|阿莱恩斯西部银行(WAL.US)季度存款增加20多亿美元 刺激地区银行板块上涨_今日观点 a>
- 《逆时营救》讲的什么故事?《逆时营救》最后哪个夏天活下来了? a>
- 《我是证人》讲的什么内容?《我是证人》梁聪怎么死的? a>
- 天天播报:拳头性别歧视案尘埃落定 将赔偿每位女性最多15万刀 a>
- 为何刚推翻帝制,鲁迅、蔡元培就要建博物馆?_观察 a>
- 潢川:严惩“微腐败” 打通“中梗阻” a>
- 新县:初夏黄毛尖 云海卷如潮 a>
- 罗山青山派出所深入辖区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 a>
- 以学促干 以干践行 信阳市科协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 a>
- 上海移动举办5·17世界电信日发布会 今日快讯 a>
- 全面降准是什么意思?降准会降息吗? a>
- 15万级智能天花板和安全天花板,都是它!涉水和高温极限挑战来真的 a>
- 农村无息贷款政策是什么?农村无息贷款是怎么申请的? a>
- 征信上的贷款记录多久会取消?贷款还清了征信报告上还有记录吗?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