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随着消费信贷的大力推广,个人从金融机构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了。贷款便捷有助于扩大居民消费,但也有必要注意防范个人过度借贷风险。
需要警惕的是,市场中一些金融机构和助贷机构在产品设计上并不合理,甚至在产品营销上采用诱导宣传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过度借贷。在借款用途评估和贷后管理方面,有的金融机构也并未尽责,任由借款人把消费贷用于直播打赏、游戏等非理性消费场景。部分放贷机构和助贷机构甚至在未全面、客观评估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情况下,诱导借款人超前消费,导致过度借贷。
过度借贷危害不小,其带来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需高度关注。借款人过度借贷后,财务状况稍有波动就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掉入债务陷阱,埋下金融风险隐患。后续还可能诱发恶意逃废债、暴力催收以及违法违规代理维权等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
个人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养成理性消费习惯。不要贪图一时享受或单方面听信广告宣传就盲目借贷,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有正确的判断,量力而行、理性借贷,否则可能会使个人甚至家庭陷入困境;更不可选择“以贷养贷”“多头借贷”,避免因无力偿还而导致债台高筑。要明确自身贷款需求,根据需求确定是否需要贷款以及需要何种贷款。
个人消费者在办理贷款业务时不能听信不法中介的虚假宣传。一些不法中介宣称有内部渠道和专业手法可以降低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或加快放款速度,通过虚假营销宣传、伪造申贷材料、捆绑销售保险、收取高额费用等方式非法展业、借机牟利,不但人为抬高了融资成本,而且可能将获取的个人信息用于非法用途,有的甚至涉嫌“套路贷”等违法犯罪活动,潜藏着极大的风险隐患。
若确有贷款需求,消费者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正规渠道申请贷款,可通过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前往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手机APP申请等多种渠道进行咨询办理。消费者应认真做好事前咨询,全面、如实向金融机构提供材料,客观评估自身资信状况,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及未来收入预期确定想申请的贷款额度及还款方式,每月还款金额以不超过收入的一半为宜。
个人消费者还应仔细阅读借款合同条款,明晰自身权责义务,重点关注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贷款用途、还款时间、还款方式、提前还款约定、逾期还款影响等要素,尤其是合同中重点提示的部分,谨防隐形成本。确保在签署合同前充分知悉并理解有关权利义务,避免产生纠纷。
针对当前部分金融机构、平台过度借贷营销诱导行为,监管部门更需要加强监管,发现一起、处罚一起。监管部门还有必要对各类金融机构展业行为开展合规合法教育,使其端正经营理念,不可违规诱导个人过度借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彭江)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防止个人过度借贷风险 a>
- 中经评论:去工业化比通胀更令欧洲忧虑 a>
- 给快递小哥多些政策保障 a>
- 江西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出台“1269”行动计划 a>
- 电报解读|北京商报评论:日内单次T+0值得一试 机构看好券商板块政策落地 a>
- 比特币在年内高点附近徘徊之际 Coinbase(COIN.US)将回购垃圾债券 a>
- 日本央行行长警告外汇波动是调整政策原因之一后 日元仍走弱 a>
- A股开盘速递 | 沪指低开0.25% 超导股回调 阳光电源(300274.SZ)业绩激增400%! a>
- 港股开盘 | 恒指低开1.17% 科网股表现较弱 内房股多股低开 a>
- 正阳县彭桥乡:身行从军光荣路 携笔从戎报祖国 a>
- 驻马店开发区城市管理局现场办理城镇排污许可证 让群众少跑腿-全球消息 a>
- 南华中证杭州湾区ETF联接A基金经理变动:孔庆卿不再担任该基金基金经理 a>
- 浦银国际:维持和黄医药“买入”评级 目标价为44港元 a>
- 高温旺季“日入千元”,空调安装师傅的苦与乐 a>
- 2023四川资阳市安岳县考试招聘教师拟聘用人员(第一批)公示 a>
- 昆明滇池大面积鱼群跳跃,地震前兆?专家调研后给出原因“闷热缺氧” a>
- 上海期货交易所8月7日镍仓单上涨 a>
- 医药反腐风暴下 学术会议延期、多个药企掌门人被查!上市公司纷纷回应 a>
- 欧菲斯资产负债率远高同行:遭协会起诉,因监事猎头费成被执行人 a>
- 华友钴业:与LG新能源合资公司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将分两期建设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