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资本市场,需要市场中的存量资金动起来,需要更多的增量资金有序入场。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在证监会近日确定的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强调“在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方面,重点是营造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并提出六条具体措施。在壮大和优化机构投资者力量方面,证监会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虽然机构投资者不是天然的中长期投资者,但在中长期资金构成中,机构资金显然是中坚力量。基于这一逻辑,壮大和优化机构投资者力量,需要重点考量三个问题。
首先,中长期资金要能够“引得进”。
现在,我国机构投资者种类已经实现多元化,且内外资机构都有入口。这些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资金有的天然属于长期资金,但也有短中期结合操作、流动性较强的资金。引进长期资金,立竿见影的措施就是降费让利。
现在中长期资金入市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以保险资金为例进行探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6.8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只有12.91%。此前的阶段性高点为2020年的13.76%——当年12月9日,为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规定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可见,保险资金入市的空间是有的。
笔者认为,让长期资金主动增加权益类资产占比,考验的是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建设,土壤、温度、湿度都合适,就会有长期资金来落地生根。希望部际协调工作加快一点,促进险资等长期资金扩大入市规模。
其次,中长期资金要能够“留得住”。
引入中长期资金的目的是要让这些资金“扎根”市场,与投资标的共同促进、共同成长,而不是做摘桃子的机会主义者。
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全市场缺乏长期投资理念,同时,激励长期投资的政策环境也有不足。当务之急是建立起以长期投资业绩为导向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形成种桃子者先摘、多摘桃子的市场氛围。
第三,中长期资金要能够“用得好”。
中长期资金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交易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为中长期资金做出更多制度性安排。需要统筹考虑打通各类投资品种之间的藩篱,提升投资便利,推出能够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创新产品,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优化监管流程增强交易的畅通性,以及健全完善税收、会计等需要横向协同的配套制度机制。总之,监管部门要千方百计从活跃市场、便利长期资金的角度出发,为这些中长期资金能够“用得好”“用得恰到好处”创造条件。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在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构建活跃资本市场新生态的当下,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和胸怀。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怎样吸引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扎根长高” a>
- 港股公告掘金 | 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强劲 获南向资金持续增持 a>
- 电报解读|中科创达(300496.SZ):能够让所有终端升级为大模型交互操作系统的通用掘金铲 a>
- 电报解读|工业富联(601138.SH):传鸿海独家承接英伟达GH200模组和L40S推理卡大单 a>
- 券商晨会精华 | 底部特征已经有所显现 机会总体大于风险 a>
- Esmark放弃收购,美国钢铁(X.US)股价一度下跌3.2% a>
- 资本市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全球今头条 a>
- 甘肃省积极申请增加 黄河流域抗旱应急 调度水量指标2.95亿立方米 a>
- 数据资源“入表”,明年起实施 a>
- 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2号机组完成内穹顶封顶 a>
- 毫不动摇严守耕地红线:全国耕地总量减少势头得到遏制 世界快播报 a>
- 烽火台不点烽火?“突门”在哪里? a>
-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已出版六十二卷图书 a>
- 国内沿海港口最大的单体油品库区在山东青岛投产运营 a>
-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3日上涨 a>
- 第十四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吉林长春举办 a>
- 中泰证券:政策频出,数据要素产业迎来新发展,数据资源迎价值重估 a>
- 我武生物: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承诺不减持公司股份 a>
- 中信建投:人形机器人板块迎来重要催化 a>
- 海外CXO生命科学上游公司中报盘点:投融资回暖趋势已现,需求拐点在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