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宠”,即少见的、奇特的宠物,如蜥蜴、蛇、蜘蛛、蜜袋鼯等。近年来,国内部分宠物爱好者对个性化的需求,兴起了饲养“异宠”的新潮。在我国,“异宠”市场究竟是怎样的情况?
【资料图】
异宠潮流兴起
爬行动物成消费者新宠
家住上海的计仁敏除了猫狗外,还饲养着一只外形酷似松鼠的蜜袋鼯。两年前计仁敏花费2000多元从花鸟市场把它带回了家。
事实上,新奇感正是很多宠物爱好者饲养异宠的原因。在上海的一家爬行动物宠物店内,饲养箱里有着鬃狮蜥、豹纹守宫、玉米蛇等多个品种的动物。色彩斑斓的鳞片令不少人望而生畏,但在喜欢它们的饲养者看来,却是独特的神秘与美丽。
在上海普陀区的一家花鸟市场,除了蜥蜴、蛙以及鹦鹉等相对常见的异宠,还有很多小众的异宠在售。记者了解到,花色稀有与否也决定了异宠的品相和价格。
上海异宠爱好者 刘慧君:这是一条莉莉白睫角(守宫)。几年前莉莉白基因刚有的时候,十几万元一条都很正常,现在也就1000多元。另一只原色的就300多元。
除了购买时所需的费用之外,异宠的日常饲养花费较低,此外,对居住空间和主人精力的需求都更低,这些都成为异宠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宠物市场饲养规模达到2.2亿只,其中,鸟类、爬虫类的异宠占比近25%。
异宠饲养需有度
非法物种不“宜宠”
尽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异宠饲养越来越普遍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除了异宠携带的病毒和寄生虫可能带来的危害之外,饲养异宠还面临着哪些未知的风险呢?
上海某异宠医院医生 王志辉:比较常见的就是蜱虫,还有沙门氏菌。我们在饲养过程当中,接触到它的大便等排泄物,没有洗手、徒手抓东西吃,这样会比较容易被感染。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的异宠都是国内人工繁育多代的产物,携带的病毒和寄生虫风险可控。但随着部分爱好者兴趣升温,不少人开始尝试从海外或其他渠道获得稀有品种。这也带来了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等一系列风险。如绿鬣蜥、鳄雀鳝、非洲大蜗牛等已经成了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
根据我国2021年调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个人爱好者引进和购买名录和公约中的动物都可能会触犯法律。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异宠”市场火了?警惕!或触犯法律!不少年轻人喜爱…… a>
- 吉祥物“福燕”已开发六大类60余款衍生品,服贸会上将精选面市 a>
- 提升突发情况应对能力,他们合力呵护未成年成长 a>
- 南北向大宗交易机制启动,互联互通再引活水,增强A股港股流动性 a>
- 广发证券:“政策底”已明确 行业配置短期困境反转 中期杠铃策略 a>
- 历史次新高!7月乘用车细分市场车型走势 a>
- 中金: 美国经济为何迟迟没“衰退”? a>
- 中金:港股市场的出路与催化剂 a>
- 甲以银行定期存款4倍的高息放贷很快赚了钱 银行定期存款5年利率 a>
- 非常适合孩子画的简笔画教程 最新少儿简笔画绘画教程值得收藏) a>
- 梦见穿破鞋子(破鞋子) a>
- 第3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京开幕 a>
- 8月13日上市公司晚间重要公告一览 a>
- 广发策略:政策底已明确 转机在于加力 a>
- 西安长安区山洪泥石流已致21人遇难,仍有6人失联 a>
- 国君策略:大跌之后,不必过虑 a>
- 大江时评:“新三样”走俏,折射“中国创造”加速跑 a>
- 洪灾过后:涿州清淤与消杀,在烈日下重建秩序 a>
- 合同到期离职补偿金赔偿标准 a>
- 钱江又一款复古踏板车亮相,除了数据抢眼配置丰富,还有大油箱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