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故事一时爽,法律惩罚没商量
发布日期: 2023-05-11 10:20:01 来源: 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相关资料图)

近日,云南昭通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网民“某大哥”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条视频,讲述了“村民自述去缅甸缅北支模被割腰子”的故事。视频中的“村民”讲述自己被高薪工作诱骗至缅北,却遭受了毒打、割腰子、坐水牢等各种折磨。短短几天,该视频浏览量就超过了25W,转发和下载视频的人数近5000。

对此,昭通市公安局网安部门立即组织警力进一步核实信息真伪,经多方查证,确认辖区内并无此遭遇的村民,视频中所说系该网民编造。目前,昭通警方已依法对郑某忠编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给予治安拘留和罚款处罚。

前段时间网上确实流传着种种“被割腰子”的信息,令人真假难辨。如果是真的,讲出来让大家吸取教训,警惕可能存在的跨境犯罪活动,不啻为现身说法,是好事。但如果是假的,是想踩着舆论的风口,编造故事、骗取流量、牟取私利,就是突破法律的底线,被惩罚也就自作自受。

编故事一时爽,法律惩罚没商量。编造“被割腰子”的故事,一是欺骗大众的情感,污染网络环境,二是人为制造恐慌,刺激社会情绪,三是混淆视听,有可能影响真实案件的办理。所以,此次事件再次提醒人们,不要为了流量而肆无忌惮,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必须坚守,否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伴随着短视频的发展,近年来类似的编故事问题在网上屡见不鲜。譬如,“五一”假期里,一名男子以“西湖打捞手机要价1500元”“‘五一’假期可以日赚近1万元”等表述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事后被查明是一起自编自导自演的商业推广。前不久,“中国电科清明节‘强制加班’遭员工怒怼 ”引发的“群情激愤”,后来也被证实为一场闹剧。此前,也发生过“大凉山女孩捡废品攒学费”的视频,被发现完全是拍摄者杜撰、摆拍的。

类似编故事的案例还有不少,可见由于利益的诱惑,编故事、骗流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短视频拍摄的扭曲手段,吸引一些人不断地违反公序良俗,触碰社会底线。但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中明确有不得含有危害社会公德的内容的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六条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禁止触碰的10条红线,其中之一就是“散布谣言,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因此,对于类似编故事的事情,要予以规范,一旦触碰法律底线,也要及时予以法律处罚。

近期,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多次开展“清朗”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全面清理通过伪造等手法摆拍制作导向不良的短视频、违规营利等行为,从严整治蹭炒热点吸粉引流、造热点博流量等行为。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也要积极尽责,做好事前规范、事后监管,不给编故事的行为以可乘之机。

昆明日报评论员
责编:李晓梅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