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香港特区劳工及福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各类“抢人才”措施半年来实施效果良好。截至今年6月30日,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超过10万宗申请,入境事务处已批出约6.1万宗。这是一份亮丽的引才成绩单,远远超出特区政府施政报告中制定的年度引才目标——3.5万名,也超过了过去10年香港引才数量的总和。
“六万人才”过香江,令唱衰香港的种种论调不攻自破。近年来,由于疫情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香港出现了人口减少、经济增长缓慢、资本市场融资额下降等情况,一时间,“资金出逃论”“人才流失论”“金融中心地位削弱论”等各种论调再次出现。对一座国际化城市而言,人口流动和经济波动是正常现象,人才是衡量核心竞争力的指标。引才数字证明,香港仍然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香港有一套面向世界的引才标准。以香港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为例,无配额限制的招引对象为世界各地过去一年年薪达到港币250万元以上的人才和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5年积累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对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但工作经验不足3年的人士,每年配额上限1万人。
“六万人才”过香江,证明了主动才能有为的硬道理。10万宗人才申请正是新一届特区政府主动作为推介香港的结果,积极优化营商创新环境的结果。今年以来,从行政长官到各部门负责人,香港特区政府官员积极拜访国家部委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访问内地省份寻求合作良机,去到中东、东南亚讲述“香港故事”,广为宣介香港由治及兴的态势。设立“工业专员”“招商引才专组”“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扩大优化人才引进清单,压减人才入境审批程序,让全世界看到了特区政府招商引才的诚意。香港曾长期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其弊端之一就是政府部门作为不足,不能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如今,特区政府真抓实干、争分夺秒的工作作风令人耳目一新。显著的引才成果证明,主动才能有为,实干就有实效。
香港的引才不是贪多求快,而是有的放矢,着眼长远。香港对“人才清单”进行了扩围,从原来的13项扩大到51项,涵盖商业服务、建造业、金融服务、创新科技、创意产业、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等行业。可以看出,香港的“人才清单”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对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制定,着眼于香港传统优势的巩固和新名片的打造。香港引进的人才中,18岁至30岁的人才占比最大,他们令香港的未来充满想象。
细数香港发展的关键节点,无不伴随着人才的大规模流入和聚集。新时代的香港百舸争流,人才云集,必将展开由治及兴的崭新篇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亮)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中经评论:“六万人才”过香江 a>
- 推动建立隐私面单体系等,全方位确保寄递信息安全 a>
- 中国瓣膜出海新纪元| 美国FDA批准启明医疗(02500)TPVR产品VenusP-Valve IDE申请 a>
- 7月通胀数据来袭 美股能否扭转跌势 a>
- 智通决策参考︱政策面对股市呵护明显 券商地产消费热点轮动 a>
- A股开盘速递 | 沪指低开0.34% 券商、非银金融、房地产股回调 a>
- 港股开盘 | 恒指低开0.33% 科网股多股低开 汽车股走低 a>
- 我省26个县区完成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a>
- 职高有必要上吗? a>
- 令人惊讶的墨尔本郊区有望减免租金 a>
- 2023年无线充电龙头股是哪只股?(8月7日) a>
- 央视采访列车被困落坡岭细节太震撼 无私大爱令人感动 a>
- 金融监管总局:河北等16个受灾地区保险机构已赔付2.64亿元 a>
- A股公司年内披露套期保值 相关公告同比增逾五成 a>
- 终止澳大利亚大麦双反 利好啤酒产业链 a>
- Mini LED行业开启涨价潮 设备厂商出货持续放量 a>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5.27亿元 a>
- 国盛证券:食品饮料板块前期估值回落,配置性价比逐渐显现 a>
- 电报解读|中国旅游研究院对下半年旅游经济持乐观 机构看好暑期航空客流恢复 a>
- 极端高温将需求推至创纪录水平 德州电价周日飙升800% a>